【一週該練幾天】
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那種健身初學的朋友,
總擔心自己練的夠不夠,
一週練三天會不會太少?
一週六練的話怎麼安排比較恰當?
一天二練的話是不是進步的比較快?
健身初學者總是懷抱著熱忱,
這我完全能夠理解,
我也曾經熱愛籃球到下著大雨還是堅持去投個幾球😂
不過如果萬一沒有拿捏好負荷管理,
硬是在身體恢復週期期間持續訓練,
很有可能會越練越退步。
根據《調控力量肌力及體能的科學理論與實證》這本書中提到,
身體透過阻力訓練後會經歷三個階段,
震盪期:訓練的初期反應,可能會產生像是延遲性痠痛的反應。
阻抗期:身體恢復到訓練前的狀況,或是向上適應到新的狀態(超補償狀態)
耗竭期:身體如果疲勞累積過大,就會進入這個狀態。
/
/
/\ /
/ \ /
| /\ / \/
| / \ /
| / \/
|_____ /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準程度
|\ /
| \ /
| \ /
| \ /
|<-->| |<->| |<->|
A B C
A:負荷
B:恢復
C:超補償
縱軸:能力/健康
橫軸:時間
正常的訓練理論上應該會是像上面這張圖顯示的這樣,
透過訓練、恢復以及超補償慢慢的讓身體變更強壯,
不過萬一訓練過度的話就會變成下面這張圖
|
|
|
|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準程度
|\
| \
| \ /\
| \ / \ /\
\ / \
\
透過不平衡的恢復管理導致的負面效應,
就是會讓你的身體越來越沒力甚至是受傷。
希望透過以上的兩張圖讓大家理解並不是不能每天練,
但主要是要控制好身體到底恢復了沒,
事實上,有很多選手一週只練三天,
每天其實也只是練兩小時,
體態以及體能上也是非常驚人。
最怕的就是現在凡事都要講求比別人努力的時代,
因為過度訓練而導致不可逆的傷害出現在自己身上,
那就更得不償失了,
如果下次還有朋友問你這些問題,
歡迎轉貼這篇給他看唷,
如果他看得懂我畫的圖的話🤣
#一週幾練
#負荷管理
#吃睡練